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文化和科技融合大学科技园,致力于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华师科技园构建“5个基地3个中心”,即: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和培育基地;制度创新的实验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项目筛选与评估中心;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的融资与投资服务中心。华师科技园打造了“数字内容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工程平台”、“教育数字内容服务营运平台”、“湖北省书画艺术数字资源保护应用服务平台”四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湖北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六个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研究 + 科学技术 + 资本运作 ”具有华中师范大学鲜明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数字内容、数字教育、创意设计、数字出版、书画艺术为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格局。
2001年6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万豪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了华师科技园,园区规划面积600亩。园区致力于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点工程和“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及武汉市主要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技术创新平台,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七年(2017-2023)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考核评选为全国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站、湖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湖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严选服务机构、首批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首批武汉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武汉市首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武汉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武汉青创园首批单位、武汉大学生创业基地、武汉巾帼创业创新基地、武汉市科技金融工作站。华师科技园近十五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新华社、人民网、凤凰网、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 武汉发布、中国光谷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园区现有入孵企业81家,其中文化和科技企业72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88.89%,其中拥有著作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在孵企业43家;园区企业累计获得著作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申请、授权总数4756项,其中软件著作权、专利、商标共计2386项。华师科技园成功培育孵化出了109家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4家次武汉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19家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武汉“光谷3551创业人才”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湖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4家湖北四板挂牌企业、3家湖北省版权示范单位、1家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4家武汉市“青桐计划·大学生创业先锋”企业、2家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1家“首批武汉城市合伙人”企业。2018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5.02亿元,2019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5.63亿元,2020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2.75亿元,2021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3.55亿元,2022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14.23亿元,2023年园区企业总产值达到14.52亿元。
华师科技园近十五年来积极引导并大力扶持大学生在园区自主创业,建立了华师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服务体系,深受已孵化的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华师科技园辅导、培训、支持了50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武汉市创业十佳大赛等6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大奖。
华师科技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华师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教育、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为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为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华师科技园力量,践行华中师范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使命。
(2024年12月31日 更新)